蕭凱昱研發機器人 表情豐富 參與MIT團隊 製作新一代「尼克西」具社交功能 今夏展出
從小就是「星際大戰」(Star Wars)系列電影忠實影迷的蕭凱昱,長大後投入機器人研究,參與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(MIT Media Lab)多項具突破性發展的研究計畫,其中號稱是「具行動力、手部敏捷、以及具社交性」(MDS,Mobile Dexterous Social)的新一代機器人尼克西(Nexi MDS Robot),不但行動自如,臉部還可以做出開心、悲傷、生氣、甚至無聊等表情。
尼克西將於今年夏天,在波士頓科學博物館展出。
蕭凱昱在媒體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期間,參與指導教授羅伊(Deb Roy)所帶領的研究團隊,並主導多項機器人研究,包括雷普利(Ripley)、崔斯克(Trisk),以及尼克西等。
其中廣受國際關注的機器人「雷普利」,具備學習與理解語言的能力,相較於以往只是將整本電子字典輸入電腦,有很大的不同。
雷普利身上裝有複雜的感應器,能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。它並沒有被灌入「照稿念」的語言程式,而是能夠概略學習語句的意思並做出反應。
蕭凱昱說,雷普利的學習過程與嬰兒類似,藉由注視、碰觸、移動物品,來建立對一項物品的認識、了解該字彙的意義。他說,雷普利雖然不會下棋、也無法為太空梭導航,它能理解的字彙與語言可能和嬰兒差不多,但卻是機器人研究上的一大突破。
蕭凱昱表示,機器人研究大約從一九六○年代開始,一直到近十多年,才將視覺、觸覺、語言能力等各領域的研究成果結合,統一應用,而雷普利就是結合各項研究的一個重要成果。
崔斯克則是在雷普利的研發基礎上,進一步改進,在手指上裝上了更為精密的感應器,可以測量重量。同時,在對崔斯克下指令時,它有「計畫」能力,知道如何才是最有效率的方法。
他強調,雖然現在許多美、日研發的機器人「看起來很聰明」,然而真要讓機器人像星際大戰裡的「R2D2」那樣具備高度的人工智慧,可能還要40至50年的努力。他說,美、日機器人研究的重點相當不同,日本著重機器人動作能力與外觀,所以日本機器人會跑會跳,外觀與真人近似;美國則著重人工智慧的開發。
蕭凱昱的妹妹蕭凱真也從事機器人研究,不過是屬於麻省理工學院電機系部門的機器人研究團隊。
http://www.worldjournal.com/wj-us-news.php?nt_seq_id=1726997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